当胺类AB剂与车间常用的溶剂(如稀释剂、清洗剂)存放距离过近时,一旦包装破损或发生泄漏,不仅可能发生物理性的混合污染,更关键的是——气味上的混淆可能掩盖溶剂挥发出的危险信号! 某些溶剂挥发气体无色无味,若被胺类气味遮蔽,极易在不知不觉中积聚,达到爆炸极限或有害浓度。因此,严格遵循溶剂与胺类AB剂的分储距离规范,绝非小题大做,而是保障人员与车间安全的生命线:
物理隔离是关键: 胺类AB剂必须与所有溶剂(尤其是醇类、酯类、酮类等易燃易挥发溶剂)分区域存放。建议间隔距离不少于3米,最好设置实体隔断或存放在不同的防爆柜中。绝对禁止混放于同一货架或托盘!
环境管控要到位: 存储区域需保证良好通风,避免挥发性气体积聚。环境应保持阴凉、干燥,远离热源、火源及阳光直射。
容器与标识必须规范: 使用原厂密封容器或专用合规容器盛装。标签必须清晰、持久、完整,明确标注品名(如“胺类漆雾凝聚剂A剂/B剂”)、成分警示、危险特性(如“具刺激性气味”)及安全存储要求。溶剂容器同样需严格标识。
泄漏应急准备充分: 存放区附近需配备合适的吸附材料(如砂土、专用吸附棉)和收集工具。一旦发生泄漏,立即按规程处理,防止扩散与接触。
安全无小事,细节定成败! 胺类AB剂与溶剂的分储管理,是涂装废水处理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看似简单的“分开放”,实则是将“气味混淆”这个隐形杀手挡在门外,为车间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。每一次规范的存储操作,都是对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最负责的守护!
某知名汽车配件厂曾因将胺类AB剂与酒精清洗剂混放于狭窄仓库,工作人员未及时察觉酒精缓慢泄漏,混合气味掩盖了酒精浓度升高,最终引发爆燃,造成严重损失。
安全存储,始于足下。规范分储,让隐患无处藏身!